中国律师网 > 律师入门 >
现代社会创造了近乎完备的法律,内容丰富、条文缜密、形式完美,几乎所有范围都有法可依。并且与时俱进,不断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,甚至直接移植先进国家的成文法,当令对现有法律进行修改和补充。这类法律在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的同时,从宪法到各部门法无不赋予公民享有广泛的诉权。 诉权,就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获得司法保护的权利。这种权利,在程序上是起诉权,在实体上是请求权,前者是请求给予司法保护,后者是请求审判强制达成其合法权益。通过诉讼的形式解决纠纷,是效果最好的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方法。眼下新的《诉讼成本交纳方法》的实行,大大减少了诉讼本钱,为老百姓行使诉权创造了条件。这不由得使我想起古时候的诉权。 在原始社会,因为大家智商的限制,没制定出大伙一同遵守的行为规则,大家之间的关系主要靠习惯来协调。恩*斯曾描述:“没诉讼,而所有都是有条有理的……,在大部分状况下,历来的风俗就把所有调整好了。”因为没拟定做为依据,是非黑白没办法做出判断,诉权没存在的首要条件。 奴隶制法剥夺了奴隶作为人的所有权利,奴隶是物,没法律上的人格,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。奴隶主对奴隶有随便处置的权利,不仅能够鞭打,进行种种人身折磨,甚至可以杀死。“……就是把他杀死,也不算犯罪”(列宁语)。杀死不过是奴隶主对自己私有财产的一种处分方法。对奴隶而言,连法律上的“人”都不是,还有哪些诉权可言。在奴隶主之间,则可通过行使诉权平衡内部利益,如《汉漠拉比法典》规定,杀死别人奴隶,虽不觉得是犯罪,但需对其主人负损害赔偿责任。不然,主人有权通过行使诉权获得赔偿。可见,在奴隶社会中,享有诉权者是奴隶主。 封建制法承认地位低下的农民(农奴)具备法律人格,与贵族一样享有诉权。因为法律规范不完善,封建诉讼规范黑暗等原因,诉权没得到常见行使,社会矛盾没得到有效的缓和。在中国自汉代董*舒提出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看法以来,儒家思想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,儒家经典成为判断是非黑白的道德准则,甚至以孔子所作《春秋》作为审判案件的依据,即所谓“春秋决狱”。这就为司法官的自由裁量提供了空间,司法官可以参考我们的好恶随便操纵案件的处置结果,贪赃卖法、枉法裁判者也能为“公正”找到适当的借口。在中国古时候又行政、司法不分,地方行政官吏兼管司法,地方治理的好坏,直接决定着地方官的升迁,假如一个地方争诉不断,正是地方官治民无方,德教不彰所致,于是乎地方官就想方设法压制诉权,提升案件受理标准。对“拦轿下状”不予受理;对“越级者笞”;对“投白纸”等作了严格限制等,想打官司的老百姓只好“望堂兴叹”。另外中国古时候刑民不分,当事人与证人也时常被严刑铐打,刑讯逼供。儒家“重义轻利”思想的影响,严刑酷吏都使老百姓不愿随便走进衙门,因为人为压制,封建社会内部潜伏着危机。 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很多缘由,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诉权才得以“开化”,并渐渐走上合法。 nclick="javascript:window.location=’article_list.asp?type=article’" type="button" value="关闭"/>
- 上一篇:
- 下一篇:
猜你喜欢
- 10-24 看守所37天后会送到哪
- 10-23 强制实行没钱转刑事吗
- 10-13 缓期实行死行的刑事裁定书
- 09-19 公开审判规范
- 09-18 刑事诉讼法见证人的范围有什么
- 09-17 国内诈骗罪自首退赃如何判
- 09-15 骑电动车醉酒驾驶是否要拘留
- 热点排行
- 热门推荐
- 热门城市